“制作人员全员女性”难成出圈爆款,女性电影仍然缺少全民关注?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58更新:2025-09-17 17:05:14

由张艺谋之女张末执导,张小斐与惠英红联袂主演的悬疑电影《拯救嫌疑人》自11月1日正式上映以来(10月28日起已开启大规模点映),持续领跑票房榜,累计票房突破2.3亿元人民币。该片的成功再次印证了女性题材影视作品在市场上的强大吸引力。当前全球影视领域呈现出女性主题创作繁荣之势,既有《拯救嫌疑人》《消失的她》这类以女性为主角的商业佳作,也包含《我经过风暴》《妈妈!》等聚焦女性生存困境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还涌现了《神奇女侠》《惊奇队长》等塑造女性超级英雄形象的类型片。然而要实现社会议题深度挖掘与市场口碑双赢,既获得女性群体共鸣又赢得男性观众认可的创作仍面临现实挑战。

《拯救嫌疑人》海报

《拯救嫌疑人》海报揭示制作团队全为女性,《拯救嫌疑人》改编自2007年韩国电影《七天》,剧情聚焦张小斐饰演的金牌女律师陈智琪遭遇女儿被绑架危机,被迫为涉嫌强奸杀人的嫌犯进行无罪辩护。在困境中,她与李鸿其饰演的警察合作追查真相,同时面临惠英红饰演的死者母亲的质疑。随着调查推进,陈智琪逐步揭开案件背后的复杂阴谋,经历多重反转后,两位母亲从对立走向和解。该片以女性为主视角,通过女律师的特殊遭遇探讨女性在职场与家庭中的困境,同时借助母女与受害者家属的情感联结,展现女性成长过程中的挣扎与坚韧。

然而,影片中涉及的强奸杀人情节因画面过于激烈引发部分观众不适,被质疑存在消费女性痛苦的商业倾向。女主角陈智琪作为专业律师的形象也受到批评,其在关键节点频繁依赖男警官协助,被指缺乏独立性;受害者母亲的动机则被认为不够合理,更多依赖演员表演传递情感。在褒贬交织的评价中,《拯救嫌疑人》虽以“制作人员全员女性”为宣传亮点,但豆瓣评分仅6.5,未能复制《消失的她》的爆款效应,猫眼专业版预测其最终票房将维持在4.2亿元左右。

近年来,女性题材或女性视角的电影在国内影坛持续升温,如《消失的她》《我经过风暴》《野蛮人入侵》等作品既包含商业元素又具备艺术深度,而《爱情神话》《妈妈!》《世间有她》等影片则在去年获得广泛好评。即便像《你好,李焕英》这样由贾玲执导的穿越幻想喜剧,其将母女关系转化为姐妹情谊的叙事手法,仍获得了54亿元的超高票房,印证了女性视角创作的市场潜力。今年暑期,好莱坞奇幻片《芭比》以全球14.4亿美元票房刷新纪录,成为女性独立导演作品中票房最高者,超越《你好,李焕英》创下新高。这些影片的成功重塑了观众对女性题材的认知——在严肃的社会批判之外,亦可通过喜剧与幻想形式展现女性的觉醒与互助。

《芭比》海报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91年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末路狂花》中,便开创性地将女性元素注入公路片与动作片领域;而《芭比》导演格蕾塔·葛韦格此前的《小妇人》与《伯德小姐》亦成功将现代女性意识融入古典文学改编及校园青春题材,其作品跨越性别与年龄界限,逐步推动女性主题影视走向更广泛的受众。然而,女性题材的深度呈现并不完全依赖性别因素,正如拥有多年纪录片创作经验的杨荔娜,在《春梦》《春潮》等剧情片中展现出对女性角色年龄与身份的细致刻画,其作品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获得认可。当前部分女性主导的影视作品却流于表面,往往沦为贩卖时尚的都市爱情片或“小妞电影”,甚至通过过度强调女性外貌与身材落入“男性凝视”的窠臼。尽管女性主创在影坛比例仍处低位——好莱坞女导演仅占7%,法国也仅有25%——但诸如吕克·贝松等男性导演仍致力于塑造强势女角色,其对女性内心世界的刻画却因视角局限而显得浅显。此外,部分女性题材影片正陷入创作同质化困局,女性角色常以“闺蜜团”形式出现,频繁上演“手撕渣男”桥段,此类情节虽初看具有爽感,却难以满足观众对真实情感细节的深层需求,正如阿克曼《让娜·迪尔曼》与瓦尔达《五至七时的克莱奥》中展现的细腻叙事更易引发共鸣。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