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52更新:2025-09-17 16:58:02
我们迎来的第一位特别嘉宾是青年作家兼学者王路。作为方金的长期合作伙伴,王路因其犀利深刻的文风与独特见解而深受读者喜爱,方金多次在其社交媒体平台转发王路的作品。这位以"王路在隐身"为公众号的创作人,曾出版《沉住气,吃硬饭》《韩愈传》《水浒白看》等引发广泛共鸣的著作,尤其在青年群体中建立起深厚的影响力。今天,这位平日里以犀利笔锋著称的作家将打破常规,首次以公开身份登台,与大家分享他笔下那些令人深思的真知灼见。
各位下午好,感谢宋方金老师的邀约。这个活动已经举办了三届,其中第一届和第三届都邀请了我,唯独第二届没有,而那届的主题是"忧伤的喜剧"。或许宋老师觉得我既不忧伤也不喜剧,所以今天我打算聊聊正经的话题,标题定为《说正经的》,主题是《人活一句话》。我想从这句话说起:"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但请各位注意,这句话其实是个谎言。若真能传授万卷书,即便将其卖到废纸也未必能卖得出去;而一句话却不同,它既难以出售,也难以真正被运用。毕竟我们都已是成年人,为何还要让我来传授心灵鸡汤?难道你掌握的道理,我就无法理解吗?一句话的价值实在微乎其微。
例如那句常被提及的"我爱你","爱你一万年",您觉得这些话真的珍贵吗?它是否代表了真挚的情感?或许这只说明说这句话的人过于熟练,毕竟谁能保证自己说"我爱你"的次数不会超过千百次?那首1999年的《宝莲灯》主题曲《爱就一个字》中,最为经典的一句"爱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其实被反复唱了六遍。这种反复的强调,是否让"我只说一次"本身变得虚伪?类似的宣言,恐怕都经不起推敲。
我对婚礼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感,因为那些场合充斥着太多虚伪的承诺。即便有人邀请,我通常也会婉拒。并非不愿随礼,而是参加婚礼时心情总显得格外沉重。司仪反复询问新郎新娘关于未来分工的问题,诸如"以后谁做饭""谁打扫卫生",每当这时新郎的回答总是斩钉截铁:"我做""我打扫""包在我身上"。我从未见过任何新郎会说"我尽量"或"我努力",若真有这样坦诚的答复,或许能让人多几分信任。至于生了孩子谁来抚养的问题,新郎的回答也总是"我带",这种毫无弹性的话语,反而让我觉得更缺乏可靠性。
在热闹的场合中,为何我们总是习惯说出一些谎言?那些看似庄重的誓言,是否真的值得信赖?当您在离婚时回看婚礼录像,或许会惊觉那些郑重其事的承诺,其实充满了荒诞。这说明说这些话的人,不仅对他人缺乏真诚,对自身也缺乏深刻认知。一句话的承诺,经不起现实的检验。
宋方金老师所著《上元灯彩图》强调了承诺的价值,主张人们应当重视语言的分量,坚守对承诺的信念。但作者并非一味推崇承诺,而是以警示的口吻指出,在当代社会过度依赖承诺可能使人陷入失望。他通过一系列反讽表达提醒听众:当有人宣称‘我不是唱反调’时,往往正暗含着唱反调的意图;‘说正经的’之后可能藏着不正经的内容;‘我不是吹牛’的表述恰恰证明了其吹牛的本质。这种语言策略的剖析揭示了沟通中的微妙陷阱——当说话者以‘当讲不当讲’为由准备演讲稿时,实际上已预设了某种话语权的操控。
作者将这一现象延伸至生活与文学领域,指出表达往往与事实存在逆反关系。在思想交流的场域中,‘思想的盛宴’与‘盛宴’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无需物质成本,却能产生指数级的精神传播效应。正如农民提供物质粮食、作家馈赠精神食粮的比喻,真正的思想影响力在于其可复制性与传播广度。当孙悟空评价镇元大仙’自种自吃的道士‘时,暗喻了物质供养的局限性——若将人参果转化为精神食粮,便能实现无限复制与共享。
这种‘一句顶一万句’的传播哲学,实质是语言权力的重新解构。作者指出,即便将话语赠予众人,其所有权仍归属于言说者本身。以鲁迅为例,当其名言被传播时,其思想价值始终属于鲁迅的创作体系。这种认知颠覆了传统对语言归属的想象,揭示出精神产品特有的超越性与共享性,使单句承诺具备了改变千万人认知的潜在力量。
这种行为往往让发言者占得便宜。若有人想赠予我一句话,我会婉拒并告知:无需馈赠,我这里的话任君取用。因语言本身并无价值,唯有凝聚智慧的金句才值得珍视。金句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承载的思想深度,而非文字本身。若不信,我们可以进行价值交换——我提供一句见解,你递上一段金条。最终你会发现,当一个人说出金句时,往往意味着他对生活形成了深刻洞察。这种洞察来源于对既有认知的突破,当固有观念被揭示漏洞时,会自然催生具有穿透力的表达。然而,当这种洞察力趋于成熟后,真正的智者会选择沉默。沉默恰是最高级的金句,它暗示着语言在表达真理时可能反而贬值。当金句的价值归零时,便是保持缄默的最佳时刻。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许多人热衷于赠予他人"一句话"——这既是对他人认知的施加影响,也是对自身价值的隐性索取,这种人身上往往带着说教气息,习惯于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向他人传递所谓的真理。
当年轻人尚未对生活与世界形成深刻认知时,往往会仰慕那些承载经验的长者,甚至对具有说教意味的权威心生敬意。然而,一旦他们获得了对生活的洞察力,这种敬意便会转化为对年长者的理解与共情。孔子所言“后生可畏”并非对长者的轻视,而是深刻意识到年轻一代可能带来的变革力量。当年轻人不再盲目崇拜那些习惯性输出经验的人,长者们便会感到被挑战,认为其态度狂妄不逊。实际上,这种“不谦虚”恰恰彰显了对世界的清醒认知与坦诚表达。洞察、谦虚与诚实三者构成一个微妙的矛盾体——真正的洞察往往触及不易面对的真相,而坦诚表达这些真相可能招致反感,因此人们要么选择伪装洞察以维持谦逊,要么因坚持真理而显得咄咄逼人,最终无法同时保有这三种品质。
当面对诚实与谦虚的抉择,是选择坚守诚实,还是甘于谦虚?在虚伪与狂妄的天平上,是倾向掩饰真实,还是放纵傲慢?这并非简单的选择题,而是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答案书写的人生轨迹。感谢聆听。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