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民视角展现当代中国,众创电影《烟火人间》在京首映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44更新:2025-09-16 16:11:10

1月6日,电影《烟火人间》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首映典礼。影片总监制尹鸿、导演孙虹及制片人王静等核心创作团队成员参与映后交流环节。活动期间,制作方同步启动了名为“生活的主角”的公益观影计划,旨在邀请建筑工人、纺织女工、卡车司机、外卖骑手、快递派送员等基层劳动者群体免费观赏影片。

“生活的主角”公益观影活动推出的院线纪录电影《烟火人间》,是一部由众多普通民众共同参与拍摄的纪实影像作品。该片以真实质朴的自拍影像为载体,生动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中奋斗拼搏的群体风貌。观众在影片中见证了那些历经坎坷却始终乐观前行的人物故事,感受着平凡生活中蕴含的炽热情感,共同描绘出一幅真实而动人的时代图景。

活动现场,主创团队与观众共同留下了珍贵合影。《烟火人间》作为首部将竖屏影像搬上大银幕的作品,其创新尝试获得业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首映礼后的座谈会上,有专家指出,影片系统呈现了影像化生存的社会景观,通过细腻刻画社会性毛细血管生态,生动展现了近年来的社会变迁与各领域人间情感,运用时代化视觉语言诠释当代生活图景,引发观众强烈共鸣与愉悦观影体验。

在映后交流环节中,尹鸿透露了影片的完整片名:《烟火人间,活色生香》。他表示:"制作团队完成了一项极具意义的工作,我们始终强调要讲述中国故事,这部作品正是中国故事的具象化呈现——它记录着中国人民的日常劳作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蕴含着独特的情趣与深刻的价值意义。"

据尹鸿介绍,《烟火人间》的创作周期长达一年,团队从快手平台的5万多条用户原创内容中精选出509位用户提供的887条视频素材。这些看似零散的影像被巧妙串联,围绕“衣”“食”“住”“行”“家”五大主题,构建起一幅普通中国人生活的全景图,生动展现了农民、工人、卡车司机等群体在时代变迁中的生存状态。其中,短视频博主“开船的橙子”记录了船员日常生活的点滴甘苦,“水稻杨哥”则从水稻种植的实践出发,分享农业领域的宝贵经验。该片制作始于2018年底,导演孙虹指出:“随着中国社会加速步入短视频与自媒体时代,我们深刻感受到移动互联网和短视频技术正在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革新着纪录片的创作模式。”她强调,纪录片的核心使命是呈现真实中国的一个切面,关注个体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寻找立足点。“这些普通人的生活影像虽然粗糙,却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孙虹表示,“通过手机屏幕,我们能看到他们日常的喜怒哀乐,见证他们在生活中展现的智慧与勇气,也能感知到他们的孤独与脆弱。这种源自真实生活的影像,拥有超越虚构的感染力,是时代变迁中不可替代的文化见证。”

在近日举行的活动中,快手科技副总裁陈思诺作为出品方代表宣布启动《烟火人间》"生活的主角"公益观影项目。该活动将面向建筑工人、纺织女工、卡车司机、外卖骑手及快递派送员等基层劳动者群体,提供免费观影机会。陈思诺表示:"通过这一公益观影形式,我们希望让这些平凡劳动者成为电影的主角,展现他们同样精彩的人生故事和闪耀的日常价值。"

影片以独特的社会观察视角呈现当代中国的真实生活图景,引发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用"众生相""人物谱""大事记""时代志"等关键词概括观影体验,指出:"疫情三年让人们的认知发生根本性转变,影片通过垂直视角记录的普通劳动者群像,完整呈现了时代变迁中的个体觉醒与集体记忆。"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主编皇甫宜川则将其比作"手机时代的清明上河图"。他认为:"这部作品通过数百部手机视角的拼合,展现普通劳动者自发分享的生活瞬间,包含他们的爱与坚守、智慧与技艺,以及在平凡中创造的非凡人生。这种由移动设备见证的当代社会风貌,为传统电影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

在近日举行的研讨会上,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节目部主任董瑞峰从人民性、革命性与创新性三大维度,深入剖析了《烟火人间》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他指出,该片坚持人民立场,通过展现卡车司机等群体的生存状态,填补了主流媒体对蓝领群体关注的空白。"当普通劳动者走进银幕成为主角,才是真正体现人民性的创作实践。"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研究处处长何美则评价道,"《烟火人间》充满生命力,它既尊重个体存在,又传递出温暖的光芒,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展现普通人的主体价值。"

在视觉呈现与艺术探索层面,业内专家普遍给予肯定。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钟大年认为,该片具有试验性与先锋性,"它不聚焦单一主题,而是通过氛围与情感基调的营造,构建出具有时代共鸣的影像体验,这种无明确主题却富有整体感染力的创作方式堪称创新突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影视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朱靖江则强调,"影片通过个体影像的拼贴,实现了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全景式重构,让观众感受到每个中国人的生活图景,这是对影像叙事方式的重要拓展。"

在研讨会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洋指出,竖屏创作作为深受年轻人关注的新兴形式,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短视频生产方式的革新,更在于观影体验的重构与屏幕形态的演变。他认为《烟火人间》在创作中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尤其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创作者应超越单纯作品产出的层面,深入思考创作与时代发展的互动关系。李洋特别强调,竖屏创作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个性化的叙事手法和艺术加工,在影像呈现中融入主观视角、写意表达与诗意内涵。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则以影片中开篇汹涌的鸭群、鹅群意象为例,阐释了其与地铁人群的视觉同构所带来的深层思考。他指出这种创作手法突破了竖屏影像的表层局限,通过艺术化的主观呈现,在有限的竖屏空间中构建出富有感染力的视觉叙事,展现了创作者对形式创新的深刻理解与实践能力。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