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爽剧、圈层红利、小众大声量,“小圈子剧”不难拍?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95更新:2025-09-16 16:02:29

电视剧《很想很想你》热播期间,网络热议焦点转向其融合古风、翻唱、民乐、配音、汉服、Cosplay、舞台剧等元素的创新表达,弹幕互动呈现高涨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异人之下》被定位为Cosplay题材作品,其播出却意外打破圈层限制引发广泛共鸣。当前互联网影视产业在寻求年轻受众认同时,往往借助小众文化元素作为切入点,但此类题材创作仍面临挑战——尽管有影视团队尝试以二次元文化为背景展开叙事,却多未能获得预期反响,逐渐形成内容创作的"高难度区域"。2017年电影《闪光少女》曾作为先驱案例,通过展现二次元群体对民族乐器的热爱,以无流量演员阵容赢得圈层认可,虽未实现破亿票房,但其单日票房多次逆跌的异常表现,印证了小众文化群体"自来水式安利"的传播效力。

近七年间,围绕配音行业展开的影视作品并不少见,如甜宠剧《如果声音有记忆》《世界上最动听的你》、都市情感剧《25小时恋爱》,以及互动剧《声恋时代》等,均以不同形式呈现配音群体的职业生活。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作品还尝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流行文化相结合,例如以京剧少女成长为主线的《梦见狮子》便融入了大量古风文化与二次元文化的创意表达。然而,相较于2019年暑期档爆款剧《亲爱的,热爱的》中展现的网络翻唱歌姬形象,近年再难有同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引发广泛关注。

编剧三月在接受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采访时指出,影视公司涉足小众文化题材通常基于两大考量:一方面,此类题材对创作者而言具备创新红利与创作吸引力;另一方面,该群体用户画像清晰且具有潜在爆发力,若能成功切入,市场回报显著。然而由于尝试者稀少而成功案例更少,业界普遍面临两大疑问——究竟是小众文化本身难以实现破圈传播,还是影视创作未能精准把握其核心要素?为此,我们采访了多位具备相关经验的创作者,试图探寻其中的深层原因。

近年来,女频剧探索新的爽感体验、男主角逐渐呈现霸总化趋势,这些现象与聚焦小众文化圈层的影视剧有所不同。以半现实感青春电影《闪光少女》为代表的创作,与主流都市言情偶像剧之间存在明显区隔。仔细分析可见,涉足小众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本质上仍是现言剧市场的一种延伸。此类作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要么依托优质IP和流量演员打造头部项目,要么以普通IP搭配中游演员制作腰部作品。

当前现言剧尝试切入小众文化圈层,本质仍是为项目寻找具有话题性的切入点,即迎合猎奇心理。文学策划赵湘指出,从项目策划角度看,这种小切口策略具有双重特性。其潜在风险在于,若缺乏持续投入,难以实现内容质量提升和播出效果突破。赵湘特别强调,除非具备优质头部IP作为支撑,否则不建议制片方贸然尝试此类选题。

当前市场中,以小众文化圈层中的“大神”身份包装男主的职场题材影视剧逐渐兴起。如《你是我的永恒星辰》中,男主虽为网络科技领域的顶尖人才,却仍保留着传统霸总高傲疏离的性格特质;《如果声音有记忆》则塑造了一位因疾病丧失配音能力却转而创办配音公司的前大神角色,其身份使女主产生职业崇拜;《世界上最动听的你》更将“校草”与“配音大神”双重身份叠加,形成校园背景下的特型男主。文学策划赵湘指出,此类设定巧妙化解了传统霸总“靠天赋、家世、颜值不劳而获”的刻板印象,既赋予男主“白手起家”的奋斗感,又强化了其“全能型人才”的特质。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墨宝非宝小说及现言剧作品在甜宠框架中增加了情感与生活细节的刻画,通过更细腻的笔触消解霸总角色可能存在的性格缺陷。编剧三月则表示,现代女性观众对感情中的尊重需求提升,使得具备情绪稳定特质的暖男形象相较于传统霸总更具市场吸引力。

在《25小时恋爱》的制作过程中,总制片人夏闻阳与监制苏晗透露,男主配音曾考虑与资深配音演员合作,但初期试音偏重霸总风格引发分歧。经过沟通调整后,最终呈现效果更贴近角色温柔特质。而《很想很想你》导演沙维琪则明确表示,剧中男主设定为比女主大7岁的成熟形象,需在职场果断与生活温暖之间平衡,尤其在33集的体量中把控情感递进节奏。据编剧三月观察,当前偶像剧呈现"去霸总化"趋势,小众文化圈层中的大神角色因其文化素养与亲和力,较传统霸总更能引发共鸣,且圈层限定性使其更具真实感。

在融合古风舞台与京剧文化的《梦见狮子》中,男主角被设定为二次元社团负责人及舞台制作人,其事业重心在于寻找具备深厚京剧功底的女主角共同推进舞台梦想。墨宝非宝改编的剧作中,《亲爱的,热爱的》呈现了网络战队大神与人气网络歌姬的双重身份设定;《很想很想你》则描绘了配音大神因迷恋女主角的声音而主动追求,同时女主角作为古风圈作曲新人也拥有不小的关注度。相较于传统的偶像剧模式,当前小众文化圈层的故事更强调门当户对的匹配感,女性观众尤为青睐这种‘不止大神爱我, myself就是新晋大神,大神夫妇携手搞事业发糖’的隐藏爽剧形式。赵湘认为这种治愈向创作精准击中了当下女性情绪,规避了老套的狗血情节,但同时也面临挑战:如长剧中如何通过大量治愈系情节维持观众兴趣?小众文化圈层是否仍缺乏有效的破圈公式?因此,二次元、配音、动漫、古风等领域的‘破圈’进程,亟需从IP源头上培育更具影视改编潜力的内容,或吸引更多热爱相关文化的从业者与创作者参与其中。

近期关于刻板印象与积极价值观在二次元文化讨论中引发的争议,主要集中在电影《涉过愤怒的海》上映期间。该片中一位具有多重性格特征的年轻角色被部分观众简单归类为"二次元爱好者",其对漫画作品《死神Blech》的热衷以及cosplay行为,反而成为质疑的焦点。部分网民认为这种标签化处理存在认知偏差,可能将个体特征普遍化,进而对整个二次元群体产生误解。该事件再次凸显了社会对亚文化群体的刻板印象问题,以及如何避免以偏概全的讨论方式。

电影所引发的争议实际上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当创作者试图通过影视作品呈现年轻人的兴趣时,往往会出现对泛二次元群体(包括动漫、古风、配音、Cosplay、汉服等爱好者)喜好的过度放大。这种本应体现年轻群体独特性的表达方式,却可能因标签化的视觉呈现让泛二次元人群在大众眼中沦为穿着另类、行为特立、性格孤僻的边缘群体。同时,部分创作者以平视视角呈现小众文化圈层的故事,既容易陷入圈内成员的自嗨,又可能因与主流影视叙事方式脱节,导致大众与小众群体的双重误解。面对这些困境,导演沙维琪在谈及《很想很想你》创作时坦言,片方选择与自己合作的核心原因在于其作为乐队成员的背景。他提到,自己曾因音乐爱好遭遇家长质疑,但真正深入了解后,这些担忧实质上源于对艺术表达的误读。"当人们意识到,不过是几个热爱音乐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创作,而非所谓的误入歧途,原有的偏见自然就会消解。"这种基于自身经历的创作视角,或许为破解小众文化呈现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沙维琪在最初构思导演阐述时便明确,希望呈现一部让普通观众能够直观感受到剧中角色对小众文化的热情。他认为古风歌、配音、Cosplay等元素并不神秘难懂,随着近年综艺节目的内容拓展,这些文化形式已逐渐被大众接触与接受。"只要能让我的母亲看懂这些喜好,普通观众也一定能够理解。"北斗企鹅工作室的配音演员李璐曾参与指导甜宠剧《如果记忆有声音》的配音工作,并在多部影视剧中担任配音角色。他坦言确实遭遇过公众对配音职业的误解,"有人认为配音演员必须发声洪亮、字正腔圆,或拥有得天独厚的音色条件,但实际上我们同样是普通人,只是在专业工作中会运用特定技巧来契合角色需求。"这种刻板印象往往源于影视作品对特定职业或文化的呈现方式过于单一或脱离实际,正如沙维琪所指出,小众文化的核心在于创作者如何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展现其魅力,让受众自然产生共鸣。

在《25小时恋爱》的创作过程中,导演沙维琪表示团队并未直接聚焦于兴趣爱好本身,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角色。通过先刻画人物的生活状态与性格特质,再逐步融入配音、古风、动漫、Cosplay等小众文化元素,使观众能够在理解角色基础后,自然接受其多元爱好。这种叙事策略有效降低了小众文化的理解门槛,正如初剪片段的反馈所示——当观众以完整视角观看剧情时,相较于单一展示文化片段,更能通过人物的生活轨迹与情感变化产生共鸣。

总制片人夏闻阳与监制苏晗进一步解释,剧集着重呈现配音从业者在职场中的真实图景。他们强调创作团队关注的并非文化符号的堆砌,而是深入挖掘配音工作者面临的职业压力、获得的成就感以及日常生活的细节。通过还原普通打工人成长历程的主线,将小众文化元素融入人物发展脉络,既保持了剧情的普适性,又巧妙展现了专业领域的独特魅力。

在剧情中,夏闻阳与苏晗这对姐弟角色特别强调了女主角心态年轻乐观的特质。制作团队指出,二次元文化爱好者普遍具备鲜活的思维方式,因此尽管角色设定为年龄较大的姐姐,但女主始终以平等姿态与弟弟互动,刻意避免展现出任何姐感。何泓姗出演这一角色的选角考量,正是基于她本人对二次元文化的热爱,以及其外貌和精神状态所呈现的青春活力特质。

导演沙维琪在《很想很想你》中提炼出‘热爱生活’这一核心主题,剧中人物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而是以日常兴趣爱好为纽带的普通个体。他们无需承担拯救世界的重任,正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使得不同背景的人凝聚在一起,共同追寻属于自己的理想与幸福。这种基于平凡生活的积极向上的力量,恰是该作品引发观众共鸣的关键所在。从《很想很想你》出发,回溯至电影《闪光少女》的创作轨迹,可以看出,当影视作品聚焦于小众文化群体对梦想的执着与热爱时,便能激发观众的情感认同,成为打动人心的创作密码。

在内容创作领域,圈层的声量往往伴随着诸多雷点。然而,越是小众的领域,其隐含的红利却更为可观,隐藏的声量也更具爆发力。但与此同时,特定群体的敏感性使得相关题材的禁忌更为明显。文学策划赵湘透露,曾有制片人希望她专门开发与小众职业及文化相关的项目,这种需求甚至让她产生了“选择冷门专业更容易就业”的荒诞联想。当然,她也遭遇过制片人临时起意拍摄小众文化题材的案例,仅仅是因为在社交平台看到某部电视剧中二次元元素的讨论热度极高,赵湘戏称这是“被流量蒙蔽了双眼”。

触碰小众文化题材需要的前提是充分的尊重,这一共识在本次访谈中被所有受访者反复强调。《25小时恋爱》总制片人夏闻阳与监制苏晗坦言,在剧本孵化阶段曾考虑融入二次元文化元素,部分情节也涉及游戏等亚文化内容。但最终他们选择保持克制,“如果现有故事框架无法精准表达,与其强行嫁接,不如保持原有创作方向。”赵湘则以幽默方式指出,涉足小众文化需秉持科学态度——既是对特定群体的尊重,也是为了避免播出后可能引发的舆情危机。毕竟在小圈子中拥有庞大声量的内容,一旦获得认可将产生放大效应,而负面评价则可能形成更强烈的舆论冲击。

配音演员李璐谈及为《如果声音有记忆》剧组提供配音指导的经历时透露,偶像剧对角色形象有较高要求,演员需穿着具有视觉美感的服装。她特别强调了录音棚工作的细节规范:"配音演员进入录音棚时不能穿会产生声响的面料,通常选择棉麻类材质。饰品方面需特别注意,手部、颈部及耳部不宜佩戴金属饰物,以免因碰撞发出杂音。此外,配音演员普遍习惯携带水杯,且坚持饮用温开水以保护声带,绝不会选择奶茶等刺激性饮品。"李璐还指出,由于配音工作常需连续通宵进行,部分演员甚至会出现两三天不更换衣物、不洗头仍坚持工作的现象,这种疲惫状态与剧中光鲜亮丽的角色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相关题材的电视剧已开始关注这些行业现实,《25小时恋爱》将配音演员的困境作为重要叙事线索,《很想很想你》则通过茂哥这一角色呈现真实状态——该角色由负责设备维护的配音演员出演,常出现哈欠不断、神情倦怠、穿着随意等细节,展现出不同于荧幕形象的幕后真实工作场景。

导演沙维琪强调,针对小众文化圈层的电视剧创作必须注重细节真实性,例如《很想很想你》中27集的古风演唱会场景,他几乎复刻了一场真实的演唱会盛况。仅《盛世之疆》这一首重场曲就动用了6位演员参与演唱与表演,并邀请了数十名江苏民乐团成员进行配乐。角色在舞台上的走位设计、舞台布景的宏大呈现,以及台下数百名群演的联动,均体现了对古风音乐形式的深度还原。沙维琪坦言,最初曾顾虑此类投入是否符合电视剧成本效益,但经过与片方沟通后坚持认为,唯有用专业水准才能引发观众共鸣。这种创作理念得益于他邀请深耕古风音乐领域多年的好友朱金泰及其国风乐团"一奏器乐派"担任音乐总监,同时剧方亦拥有热衷古风歌的制片人团队,加上沙维琪自身丰富的乐队经验,使其能够专注进行影视化创作,以精良制作传递古风音乐的艺术魅力。

核心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首要之务是创作者需以真诚热爱为基础,方能真正理解受众。例如双女主题材的影视作品往往难以获得成功,原因在于创作者对其文化背景缺乏深刻理解,这种认知偏差成为致命弱点;其次是需倾注足够的心血,不可抱持“浅尝辄止”的心态,企图通过片面话题博取受众的共鸣。创作者的真诚与否,观众往往能迅速感知;赵湘笑指出,若欲精准触达小众文化群体,相较之下,选择漫改或古装剧等大IP项目更具保障。以《异人之下》的动漫改编真人剧与展现二次元内容创作者日常生活的作品相比,前者显然更易获得二次元群体的欢迎,何必要绕远路呢?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