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120亿收官:高分电影频出,“上海出品”给力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0更新:2025-09-05 22:51:52

2025年暑期电影档期圆满收官,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22时,该档期累计票房突破119.66亿元,刷新去年同期纪录,推动2025年前八个月全国电影票房总量突破400亿元大关。在票房榜单上,《南京照相馆》以29亿元领跑,紧随其后的是《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长安的荔枝》三部影片,另有19部作品票房成功突破亿元大关。值得关注的还有,暑期档期间豆瓣评分8分以上的优质影片数量显著增加,涵盖历史、动画、喜剧等多个类型,均展现出高水准制作能力。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电影工业已具备相对成熟的制作体系。

今年暑期档票房总额接近120亿元,尽管尚未突破历史峰值,但整体走势呈现出"低开高走"的态势。多部口碑优异的影片持续发力,展现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稳步成熟与创作提升;而部分意外表现欠佳的影片则为市场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暑期档在收官日总票房突破400亿,却未能挽救其"低开"的上半场。回望今年的暑期档,国产片整体表现欠佳,尤其在票房成绩上显得"出师不利"。档期初期出现"集体遇冷"现象,不仅缺乏现象级作品,多位知名导演的力作以及被寄予"黑马"厚望的影片也遭遇滑铁卢。6月21日上映的《酱园弄・悬案》作为陈可辛继五年前后重返剧情片领域的重要尝试,自筹备阶段便凭借星光阵容和"女性大戏""民国奇案"等标签引发期待。然而影片上映后,因叙事节奏松散、人物塑造刻意、奇观化"虐女"等争议因素,加之采取分上下部上映的策略,导致该片被质疑为"超长预告",缺乏传统商业片应有的爽点与高潮,最终票房仅3.75亿元,远低于业内预测目标,成为陈可辛近年来票房与口碑的双重低谷之作。

暑期档上半场表现不尽如人意的知名导演包括陈思诚与姜文。由陈思诚监制的悬疑片《恶意》于7月上映,但未能延续其此前《消失的她》《默杀》等作品在暑期档的票房佳绩,最终票房为2.5亿元。尽管该片在社会议题与人性深度探讨上展现出更宏大的格局,但程式化的剧情反转与空洞的口号式表达,使得观众对这类作品产生了审美疲劳。姜文同样面临票房挑战,其新作《你行!你上!》仅斩获不到10亿元票房,远低于预期。影片整体节奏紧凑、演员阵容强大,却未能有效吸引主流观众群体。市场反响呈现两极分化,部分核心观众仍能从中获得满足感,延续"让学"的创作理念,影迷群体对影片的多元解读层出不穷,但也有观众批评其过度强调权威感,导致部分观众产生疏离情绪。

在《你行!你上!》海报中,小成本国产影片《无名之辈:否极泰来》《人生会议》等遭遇“黑马预期”与“市场现实”的剧烈反差。作为2018年口碑佳作《无名之辈》的续作,该片于6月30日上映,原班人马回归,曾被视为暑期档前期国产片救市的希望。然而其荒诞脱线的剧情设定与薄弱的情感内核,最终导致豆瓣评分未达及格线,5000多万元票房仅为前作的零头,对IP后续发展亦形成掣肘。同期进口影片表现亮眼,《侏罗纪世界:重生》(5.6亿)、《F1:狂飙飞车》(4.2亿)、《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4亿)、《碟中谍8:最终清算》(3.5亿)及《新驯龙高手》(2.8亿)均成为票房主力。尽管暑期档过亿影片共19部,进口片占据7席,但《超人》《神奇四侠》等作品表现欠佳,合计票房仅略超亿元。进入暑期档后半程(7月下旬至8月底),上海出品的《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长安的荔枝》《戏台》等国产影片通过口碑发酵实现票房逆袭,形成“每周一部佳作”的热度曲线,成功将大盘票房推升至百亿元量级,实现翻倍增长。

2023年7月中旬,《长安的荔枝》与《戏台》同步启动暑期档宣传攻势,通过海报发布和话题预热为市场注入活力。该片以"古装职场寓言"为创新叙事视角,迅速引爆观众热情,成为暑期档焦点。影片以"唐朝小吏送荔枝"为主线,巧妙映射"当代职场人的生存焦虑",其充满现实共鸣的剧情引发广泛讨论,多个职场梗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爆红。上映后,影片在豆瓣平台获得8.1分的高分评价,历史爱好者尤为赞赏其对荔枝运输路线的细致考据与大唐市井生活的生动还原,称其兼具严谨性与趣味性。"努力未必有回报"的核心主题也引发了年轻观众的情感共鸣,同时意外带动西安本地"荔枝主题文旅线路"的热度,促成影视与文旅的跨界融合,形成独特的传播效应。

由陈佩斯执导的戏曲题材电影《戏台》起初因受众群体较小被预测票房表现平平,但上映后凭借原汁原味的京剧元素与荒诞剧情中蕴含的人性温暖,成功获得豆瓣8.0分高分评价。影片既吸引了怀旧情怀的中老年观众,也凭借老戏骨精湛的表演技艺和老戏班独特的生存智慧赢得年轻群体关注,最终票房突破4.26亿元,成为传统文化题材电影实现市场突破的典范案例,同时推动了话剧改编电影这一创作模式受到更多行业重视。

2023年7月25日,《南京照相馆》的上映引爆暑期档市场。作为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历史题材影片,其在未映前因涉及敏感历史事件引发业内争议,但首日豆瓣开分高达8.7分,连续16天蝉联暑期档票房冠军,最终累计票房突破28.9亿元,不仅刷新中国影史暑期档历史片票房纪录,更激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影片同步登陆北美与欧洲部分市场,成为向国际舞台展示中国历史记忆的重要窗口,持续传递这段不可篡改的历史真相。

在《时间之子》《聊斋:兰若寺》等多部动画电影票房表现未达预期的背景下,《罗小黑战记》与《浪浪山小妖怪》两部二维动画接连引发热议。其中《浪浪山小妖怪》凭借独特的创意,成为暑期档动画市场的焦点。该片改编自《中国奇谭》系列,以一群底层小妖怪组建"草根取经团"西行冒险为主线,通过融合水墨写意与工笔细描的艺术手法,生动呈现中式美学的韵味。影片不仅在视觉呈现上突破创新,更在叙事层面深入探讨个体价值与自我实现等现实议题,精准契合当代年轻人的精神诉求。上映后斩获豆瓣8.5分高分评价,票房突破14.5亿元创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纪录,同时带动周边产品热销,形成"观影 消费"的良性循环。其成功不仅体现在商业层面,更掀起了"二次元经济"的新浪潮,"小猪妖玩偶""浪浪山地图手账"等衍生品上线即售罄,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8月9日,《捕风追影》的上映为暑期档后半程注入全新活力,丰富了悬疑动作片的类型选择。该片在继承香港警匪功夫类型片精髓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融入现代高科技犯罪元素,凭借缜密精准的剧情设计与真挚动人的情感刻画,获得观众一致赞誉。尽管影片初期排片量有限,但凭借口碑传播效应实现票房逆势上涨,最终在暑期档末期跻身票房前三,成为档期黑马。

《捕风追影》海报的推出恰逢其会,今年暑期档呈现出口碑佳作层出不穷的繁荣景象。灯塔分析师陈晋指出,多部影片在豆瓣评分突破8分大关,高分作品数量相较往年显著增加,影片上映后口碑持续发酵且评分呈现上升趋势。值得关注的是,在后半程涌现的口碑爆款中,上海出品的影片占比突出,彰显出'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创作特色。上影集团参与出品的《南京照相馆》延续了上海电影集团'扎根现实、关注历史'的创作传统,影片取景地设于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其热映更带动了基地沉浸式探访旅游的热潮。而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衍生的《浪浪山小妖怪》,不仅继承了上美影'二维手绘'的技术传统,更延续了'以东方美学讲中国故事'的创作内核:影片中浪浪山的云雾运用上美影经典的'水墨晕染'技法,背景音乐亦融入了《大闹天宫》的标志性旋律片段。《浪浪山小妖怪》的创作成功,既是上美影'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理念的延续,也体现了新一代创作者对传统动画美学的创新表达。除暑期档的两部现象级作品外,《长安的荔枝》《酱园弄·悬案》等影片同样凝聚着上海力量。作为中国影视产业核心枢纽,上海在暑期档中持续展现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文化根脉'的创作实力与创新活力。暑期档的市场表现对行业具有重要启示,刘海波认为:'今年的暑期档不仅重振了行业信心,更印证了优质内容才是打动观众的关键。'他特别指出,暑期档呈现'前冷后热'的渐进式升温态势,真正掀起高潮的是《南京照相馆》的上映,该片凭借严谨的艺术风格和创新叙事视角,成功唤醒国人对战争历史的深层记忆与民族精神。从《南京照相馆》到《东极岛》,从《酱园弄》到《长安的荔枝》,从《罗小黑战记》到《浪浪山小妖怪》,涵盖多种类型的影片均展现出成熟的电影工业水准,无论是宏大叙事场景的构建,还是细节层面的审美呈现,均体现出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日趋完善。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尽管整体数据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与前一年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其中票房表现最为突出的《南京照相馆》也未突破30亿大关。这一现象让更多业内人士意识到,当前大银幕电影正面临短视频平台、微短剧及其他娱乐形式的多重冲击,市场可能已进入调整阶段。针对今年陈可辛执导的《酱园弄》、姜文的《你行!你上!》以及管虎的《东极岛》等影片未达预期的情况,刘海波指出这同样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他强调性别议题的运用需格外审慎,既要把握好对特定群体的吸引力,也要避免引发其他观众的抵触情绪;同时,传统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美学理念与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已产生明显代沟,反而是申奥等新生代导演更善于把握市场脉搏。

刘海波在谈及《浪浪山小妖怪》时称其为今年暑期档的“ standout hit ”,他表示该片在二维动画风格上延续了上美影的传统精髓,同时精准捕捉当代年轻人的精神共鸣——如探讨个体价值实现路径与身份认同等现实议题。在营销层面,刘海波特别指出影片通过提前布局衍生品开发及跨界品牌联名,成功打造了跨圈层传播效应。他认为《中国奇谭》系列已吸引大量优质年轻创作者加入上美影,而《浪浪山小妖怪》的市场表现将进一步强化这一趋势,为上海动画产业注入更多创作活力。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