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全网被讽,成龙咸鱼翻生,大哥不如小妖精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55更新:2025-09-05 22:50:25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最终以119.6亿元收官(数据截至8月31日晚10点),较去年同期的116.43亿元实现增长,结束下滑趋势。档期累计观影人次突破3.1亿大关,总放映场次达到3760.9万场。值得关注的是,电影平均票价由过去两年的40.8元降至37.2元,这一降幅直接推动了票房规模的扩大。数据显示,女性观众占比达55.5%,较男性群体的44.5%高出11个百分点,按总人次换算,女性观影量较男性多出约3410万人次。在年龄结构方面,五年间25岁以下观众占比由44.6%降至27.8%,显示出Z世代正在逐步减少线下观影频率。

2025年暑期档电影市场呈现出复杂格局,上影出品的《南京照相馆》以28.9亿元票房登顶冠军,紧随其后的是《浪浪山小妖怪》与《捕风追影》,三部影片共同占据票房前三。成龙主演的作品在档期中表现亮眼,而吴京自导自演的《再见,坏蛋》虽上映六日票房仅突破200万元,却因演员被网友恶搞而成为暑期档引人关注的亚文化话题。更值得关注的是,该片上映期间引发多重争议:盗版影片猖獗,甚至在路演现场被观众直接提及;电影中出现的突破尺度的镜头再度激发现象级讨论,推动对影视分级制度的呼声;部分院线的路演活动更遭遇观众抵制,导致宣发效果大打折扣。这些现象共同构成了2025暑期档的独特文化图景。

争议与市场乱象中,登峰影业担任第二出品方的《再见,坏蛋》(吴京本人亦有客串)上映六日票房仅达27万,最终无奈撤档。彼时网络正掀起一股恶搞吴京语录的热潮,对这位演员形象的戏谑可能加剧了影片宣传的困境。事实上,围绕吴京的网络梗早有渊源,诸如"我跳过楼你跳过吗?""我让坦克轧过你轧过吗?"等"炫经历"类言论,早已被二次创作广泛传播。《战狼》系列让吴京成为"全民硬汉"的代名词,却也使其成为B站鬼畜区的常客。而今年暑期引发热议的"坦克没有后视镜"言论,实为七年前提前发酵的旧梗翻新。然而,这并非导致《再见,坏蛋》失败的主因。影片虽标注"含京量",但实际影响力有限,难以称为纯正的"吴京电影"。面对全网恶搞,这种戏谑是否会对吴京后续主演作品产生持续影响?答案似乎是否定的。此类解构性玩笑更多是对人设的调侃,而非根本性否定。以同样频遭恶搞的"大哥"成龙为例,其"duang"梗深入人心,却在《捕风追影》中实现口碑与票房的双重突破,单片票房突破8亿元,助力其在五年来的票房低迷期实现强势反弹。这一现象折射出当前影视市场的现实:观众更关注作品本身是否能引发共鸣,而非单纯追逐明星效应。这也解释了为何不依赖任何明星的"浪浪山"系列动画能斩获超10亿元票房。不禁令人感叹,'大哥'的号召力似乎已逊色于一群'浪浪山'小妖怪。

《浪浪山小妖怪》虽成为暑期档黑马,其宣传策略却遭遇滑铁卢。在"薯你最懂浪浪山"线下活动中,主办方邀请"奇葩之王"傅首尔与《出走的决心》原型人物苏敏作为嘉宾,引发广泛讨论。两位嘉宾的公众形象与影片主题产生错位,傅首尔谈及离婚经历时称"13岁孩子已有独立人生观",苏敏则从猪妈妈角色联想到自身经历,呼吁"猪妈妈也可以离开浪浪山"。这种聚焦家庭责任与个人追求的议题转向,反而削弱了电影的核心表达。事后出现男性观众抵制声浪,但具体是否影响票房尚未显现。而在《你行!你上!》首映直播中,姜文对性别议题发表争议性言论,称"强调女人重要性显得刻意",被鲁豫及时制止后补充"电影中女性地位很高",这一表态引发女性观众不满。当前影视行业两大敏感话题——性别对立与炫富倾向——再次显现。另有一部避开暑期档于9月3日上映的《生还》,其8月28日首映礼上,导演高群书突然透露小演员张慧子"家有十几亿资产",声称其参演经历是"体验生活与战争的珍贵机会",该言论被质疑为刻意制造话题,引发负面评价。

在太原举行的《长安的荔枝》路演收官活动中,导演大鹏意外得知某位观众已反复观看影片三次。据该观众透露,第一次是在电影院,第二次通过盗版渠道,第三次则在活动现场。面对这一情况,大鹏接连发问:“盗版何时出现的?画质清晰吗?效果如何?网上流通广泛吗?”虽感震惊,但他并未责备观众,更像是在宽慰自己般表示“这并非你的问题”。据悉,该观众观看的盗版源自影院非法拍摄。

2024年春节档期间,「文娱春秋」编辑部曾收到《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等电影被传播盗版链接的举报。如今,“枪版”现象再次引发讨论,却意外撞上导演的“枪口”。观众在不知情中触碰法律红线,而背后的无奈也令人深思——在经济压力下,进影院已成为一种奢侈行为。

暑期档电影的尺度问题再度被关注。为展现日军暴行,《东极岛》中六七岁儿童被刺刀捅死的镜头引发争议;《南京照相馆》里婴儿被摔死的片段同样直接呈现。即便在尺度较为宽松的欧美电影中,此类暴力情节亦会列为限制级,未成年人不宜观看(如《辛德勒名单》为PG-13级)。但令人意外的是,近年引进的《死神来了:血脉诅咒》却打破惯例——该系列以血腥暴力画面著称,此前从未在中国公映。影片在美国为R级(17岁以下需家长陪同观看),而内地版虽有删减,仍保留大量血腥镜头。在缺乏严格分级制度的背景下,这类内容通过购票即可观看,客观上导致未成年人可能以“自愿”形式接触到不适宜的画面。部分电影虽设有年龄建议,如《涉过愤怒的海》《怒水西流》提示“十八岁以下观众谨慎选择”,但实际效果仍存疑。

国产影片在暑期档前期遭遇集体低迷:《酱园弄·悬案》凭借强大阵容和宣传攻势登场,却因叙事沉闷、节奏拖沓,最终仅获得5.7分的豆瓣评分,票房成绩为3.75亿;其续作《无名之辈:否极泰来》虽有商业噱头,但缺乏核心内容,豆瓣评分同样为5.7分,票房5191万,相较前作7.94亿暴跌近九成;陈思诚执导的《恶意》一度领跑市场,但因情节空洞和说教失效,最终豆瓣6.1分,票房2.53亿,未能跻身暑期档前十;追光动画的《聊斋:兰若寺》虽以精良的画面吸引观众,却因剧本薄弱,150分钟时长令观众感到乏味,票房止步于2.43亿。直至7月18日,暑期档迎来逆袭转折,《长安的荔枝》《你行!你上!》和《罗小黑战记2》同日上映,单日国产片票房占比从22.5%跃升至85.4%,暑期档票房正式步入破亿常态。在激烈竞争中,姜文主演的影片本以为能大获全胜,但《你行!你上!》仅收获9000万票房,影片上映前才曝光为郎朗父子的"鸡娃"题材传记片,引发观众吐槽"连郎朗本人都不感兴趣,为何要观看他的电影?"大鹏执导的《罗小黑2》则以技术与故事并重,治愈与思考兼备,豆瓣评分高达8.7,成为口碑最佳。7月25日上映的《南京照相馆》以小视角展现宏大历史,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引发全国共鸣,最终以28.73亿票房(截至0830)登顶暑期档。8月2日的动画《浪浪山小妖怪》与职场人群产生强烈共鸣,获得14.21亿票房(截至0830),成为档期亚军并刷新中国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此外,陈佩斯自导自演的《戏台》延续话剧水准,以军阀压迫京剧艺人的荒诞讽刺故事,在特定受众中取得4.02亿票房;管虎执导的《东极岛》则以顶级水下实拍呈现救援史诗,票房3.82亿。最终惊喜来自成龙与梁家辉主演的《捕风追影》,该片打破近年合拍片口碑低迷的困局,从《潜行》(5.0分)、《私家侦探》(4.8分)、《猎金·游戏》(5.3分)到《猎狐·行動》(4.6分)均被批为"诈骗",而《捕风追影》脱胎自杜琪峯2007年的《跟踪》,动作场面激烈紧凑,细致呈现跟踪与反跟踪的现代技术,豆瓣开分8.2,与《A计划》《警察故事》并列成龙电影最高分。更令人瞩目的是梁家辉饰演的反派"影子",演技备受称赞,被网友推举为"新Daddy"(前一任由费翔担任),最终以8.2亿票房(截至0830)位列暑期档第三。

在春节档票房冠军《哪吒之魔童闹海》以154.46亿创下新纪录后,内地电影市场随后呈现持续萎缩态势:2025年3月总票房为17.52亿元,环比2024年同期下滑30.53%;观影人次4571.25万,同比下降31.74%;至4月,总票房进一步降至10.83亿元,同比跌幅扩大至46.20%,观影人次也减少至2784.43万,降幅达49.90%。5月总票房17.38亿,同比降幅达41.1%。其中五一档票房7.47亿,占当月大盘43%,观影人次4366万,同比下降40.2%;放映场次1187万,降幅4.44%。五一档票房同比下滑五成,反映出非档期新片供给不足,市场整体缺乏具备同等影响力的作品。值得关注的是,曾被市场期待的《水饺皇后》虽有明星阵容加持,但上映后口碑与票房表现均未达预期。随后长达三至四个月,市场始终未出现与《哪吒2》同等水准的作品,观众偏好逐渐转向工业化制作、节奏严谨的影片。与此同时,电影行业投资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华谊兄弟、万达影业、华纳等传统主投公司已不再是产业主导力量,制作方逐步承担起主力投资角色,而猫眼、淘票票、爱奇艺等平台型企业则更多参与营销、播放及发行环节。然而行业风险同样凸显,万达电影董事长陈祉希坦言,当前即便投入过亿资金,也未必能产出合格作品。在更高工业水准的要求下,影片制作周期大幅延长——《哪吒2》耗时5年,《流浪地球》系列平均制作周期达4年左右。这表明当前电影产业面临的不仅是单一环节的问题,而是从上游内容生产到下游市场消费的整体供需失衡。《酱园弄》《你行!你上!》等由大导演领衔、明星加持的项目在票房与口碑上的失利,更凸显出行业转型的阵痛。尽管上半年市场表现疲弱,但2025年暑期档电影整体口碑呈现上升趋势,如《长安的荔枝》7.6分,《戏台》8.0分,《罗小黑战记2》8.7分;票房表现中,《南京照相馆》与《浪浪山小妖怪》分别以8.7亿和8.5亿位列前二。收尾作品《捕风追影》也获得8.2分的口碑成绩。这一波高分影片集中涌现,不仅推动暑期档票房回暖,还带动上半年A股影视院线板块集体上扬。截至8月28日,主要影视院线公司半年报显示:万达电影营收66.89亿元、净利润5.36亿元,同比增幅达372.55%;横店影视营收13.73亿元、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128.61%。其中,作为《哪吒2》主出品方的光线传媒表现最为亮眼,营收32.42亿元、净利润22.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3%和371.55%。影视行业正经历新一轮结构性调整,投资主体更迭、制作周期拉长、观众审美升级等多重因素交织,高投入的工业化制作逐渐成为片方生存发展的基本门槛。

进口片依旧扮演着鲶鱼的角色,暑期档最早由其开启——2001年,《珍珠港》以1.05亿元票房成绩首次激活"暑期档"概念;2003年,《黑客帝国3》作为中国首部全球同步上映的进口大片,斩获8000万元票房。2004年面临进口片竞争压力,国产电影行业内部达成共识,实施"保护月"政策,将《蜘蛛侠2》《特洛伊》《史瑞克2》和《哈利·波特3》等进口片上映时间延后,使豆瓣评分仅为6.4分的《十面埋伏》在7月实现1.6亿元票房突破,国产片市场份额首次超越进口片。2007年和2012年"保护"政策进一步强化,出现"加长版保护月",将进口片全面排除在暑期档之外,甚至延续至8月底。随着国产片市场占比持续攀升,自2018年起"保护月"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暑期档重新对进口片开放。2018年《侏罗纪世界2》率先破局,随后2019年的《蜘蛛侠:英雄远征》《狮子王》,2021年的《黑寡妇》,以及2023年的《芭比》《奥本海默》等现象级作品纷至沓来。但2025年的进口片虽未诞生年度爆款,却在国产片票房低迷的背景下表现亮眼:《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持续逆跌,以3.98亿元票房刷新柯南系列在内地的票房纪录;《F1:狂飙飞车》凭借8.7分的豆瓣评分率先占据4D特效厅和IMAX厅,斩获4亿元票房;《侏罗纪世界·重生》请回1993年初代《侏罗纪公园》编剧大卫·凯普,连续12天稳居单日票房冠军,最终以5亿元票房成为2025年暑期档首个突破这一数字的影片。

好莱坞大片随后逐步进入下滑阶段。7月11日上映的《超人》由导演詹姆斯·古恩执导,尽管令DC粉丝感到满意,但票房表现不佳,仅收获约6000万元;7月25日推出的《神奇4侠:初露锋芒》更是遭遇滑铁卢,延续了漫威电影低迷的态势,票房仅达4000万元。相比之下,后期上映的《死神来了:血脉诅咒》和《坏蛋联盟2》分别取得1.22亿与1.58亿的票房成绩。这些影片前期的强劲表现丰富了市场内容,为国产片的后续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明星阵容密集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但这也印证了电影吸引观众的核心规律: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优质内容始终是关键。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