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铁面美人”肖晓琳:退休5个月,在美国儿子家去世,临终26字遗言太深刻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4更新:2025-09-05 22:42:12

提到撒贝宁,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作为知名主持人的地位。这位在央视主持《今日说法》节目的人,于23岁初登央视舞台便引发广泛关注,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主持人。然而,鲜有人注意到他的专业背景——本科与研究生阶段均攻读法学专业,这与许多主持人通过播音系科班训练的路径截然不同。他能在如此年轻时获得央视青睐,背后离不开一位关键人物的赏识,这位前辈正是本文要讲述的核心人物——肖晓琳。

图片

她因主持《今日说法》被誉为“铁面美人”,并被尊称为“央视一姐”。这位资深主持人不仅一手创办了法治节目《今日说法》,更曾提携撒贝宁、康辉等后辈,成为央视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在央视耕耘三十余载,将青春年华全数投入事业,却在退休仅五个月后,于美国儿子家中离世,年仅55岁。临终前留下的26字遗言,令无数网友深感惋惜。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这位央视名主持在异国他乡戛然离世?她又留下了怎样的遗言触动人心?让我们一同回顾“央视一姐”肖晓琳的传奇人生。

图片图片

近年来,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调侃话:“你恋爱脑了?不如看几集《今日说法》醒醒神!”尽管这番话带有戏谑意味,却从侧面印证了《今日说法》在观众心中的影响力。据相关数据显示,该节目曾创下高达5000万观众同时收看的纪录,占午间时段全国观众的25.6%。撒贝宁正是凭借《今日说法》的主持经历,才逐步走进大众视野并获得广泛认可。而《今日说法》的创办者正是肖晓琳,可以说她的贡献是这档节目诞生的关键因素。

图片

肖晓琳大学毕业后曾在长沙电视台担任记者,多次深入农村地区进行采访。在走访过程中,她目睹了令人心痛的场景:13岁儿童被迫参与盗窃行为;父母为牟利将子女贩卖,事发后仍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无过错;甚至有老人兜售假药致人受害,却辩称未触犯法律。这些经历让她深刻意识到,许多基层群众缺乏法律认知,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最终陷入无法挽回的困境。面对这种社会现象,她内心深受触动,萌生了改变现状的决心。尽管当时个人力量薄弱,难以直接干预,但这一念头已在她心中悄然扎根。随后,她被调往央视工作,在央视平台上崭露头角,最终成长为备受瞩目的主持人,并成功入选《新闻联播》主播名单。

图片

在央视台领导注意到肖晓琳卓越的业务能力后,主动询问其是否愿意独立策划一档节目。面对这个契机,她回忆起自己初入行业时的经历,当即回应:希望打造一档以法治为主题的栏目,旨在向大众传播法律知识、阐释法律制度。由此,1999年《今日说法》应运而生。肖晓琳将这档节目视为自己的创作成果,尽管初期经费紧张,她仍亲自承担节目设计、主持及制片等全流程工作。白天奔波于外采现场,遭遇质疑与阻碍亦是常态;夜晚则重返演播室,身着正装与法律专家共同探讨案件。受限于预算,专家酬劳微薄,她只能凭借个人影响力,频繁致电各界人士,积极协调愿意参与节目的法律专业人士。

图片

为了打造这档节目,肖晓琳倾注了大量心血。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她逐渐意识到单靠个人努力难以支撑节目的全面需求,独自承担多重角色反而影响了节目质量。因此,她决定引入一位青年主持人专注于前台工作,而自己则转向幕后统筹。在发布主持人招募公告后,正在北大法学院攻读研究生的撒贝宁主动前来应聘。尽管彼时撒贝宁的法律专业背景与播音专业候选人相比略显不足,但他面对镜头时沉稳大方的表现却让肖晓琳印象深刻。基于对撒贝宁专业素养与现场掌控能力的认可,她最终将其选为《今日说法》的主持人。

图片

多年后,若有人追问撒贝宁当初为何选择成为主持人,他或许会以轻松的语气回应:“当时觉得,若能成为央视的节目主持人,定是件值得骄傲的事。”然而这番话语背后,暗藏着他初入《今日说法》时的艰辛。由于并非科班出身,撒贝宁在主持技艺上存在明显短板,面对专业性的挑战,肖晓琳主动承担起 mentor 的角色。她不仅需应对繁忙的日常工作,更在闲暇时为撒贝宁进行私下辅导,通过细致的节目复盘与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打磨主持技巧、修正工作偏差。在肖晓琳的持续助力下,撒贝宁逐渐成长为《今日说法》的中流砥柱,伴随节目的全国性爆红,他也跻身知名主持人的行列。肖晓琳无疑成为了撒贝宁职业生涯中的关键引路人。

图片图片

多年后,撒贝宁在节目中多次提及肖晓琳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他尤为推崇的是肖晓琳的职业精神,常年全心投入工作,为精益求精的节目效果倾注全部心血。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自童年时期便深植于她心中的信念。1962年8月,肖晓琳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教师家庭,父母均从事教育行业。作为教师的父母,他们日复一日早出晚归,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常常工作至深夜才归家。这种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年幼的肖晓琳,塑造了她最初的志向。年少时,肖晓琳也曾渴望成为一名教师,但父亲对收音机的钟爱让她耳濡目染,逐渐萌生了对播音行业的兴趣。最终,她确立了人生目标:长大后成为一位优秀的播音员。

图片

如今看来,播音员职业在当时并不被看好,很多人认为这不过是简单地念稿子。然而,肖晓琳却对这份工作怀有独特向往。面对父母质疑她放弃稳定出路、选择"没技术含量"的播音专业,她态度异常坚定:这是我的梦想,我要学播音!高考时,她毫不犹豫地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列为第一志愿,最终成功考入这所传媒名校。进入校园后,她始终保持着谦逊态度,深知身边不乏优秀同窗,更以天性勤奋弥补差距。当其他同学在校园谈恋爱或四处游玩时,她每天清晨5点便出现在操场朗读报纸,下午课后继续在图书馆实习至深夜。四年的刻苦钻研让肖晓琳以优异成绩毕业,央视的主持邀请也随即而来。然而命运弄人,她在此时遭遇重病,未能如愿进入央视,只能返回家乡湖南,在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开启职业生涯,成为台里首批播音员之一。

图片

作为台里首批播音员,肖晓琳的经历远非表面所见那般光鲜。受限于经费紧张,当时的录制环境堪称简陋,节目录制的导播间不过是一个堆满各类设备的几平米小房间,外观如同破旧仓库。为保障最佳收音效果,这个空间必须保持全封闭状态,连风扇都不得开启,更遑论空调。正因如此,每次完成节目录制,她都会被汗水浸透,有数次甚至险些在闷热的导播间里中暑。除了日常播音工作,肖晓琳还需承担采访任务。在入职后的两年间,她辗转于湖南各地农村,深入一线采录素材。彼时交通条件有限,她常乘坐单位配发的老旧面包车颠簸前行,频繁出现晕车呕吐的情况。尤为艰难的是,入职第一年的除夕夜,她仍困在采访车内,当时身体高烧不退,强撑着完成了工作任务。

图片

面对任务的繁重与条件的艰苦,肖晓琳始终保持着对播音事业的热忱。她全身心投入采访工作,用镜头记录当地百姓的真实故事,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正是在这一阶段,她萌生了创办普法教育类节目的愿景。1985年长沙市电视台成立后,她被调任至台里担任首批播音员。即便身处新岗位,她仍保持着谦逊态度,一边深耕业务,一边报考研究生,于1987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在北京的深造不仅精进了她的专业技能,更拓展了认知维度——此前她专注于播音领域,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使她能够以更宏观的视角审视节目制作的全过程。这段经历为她日后创办《今日说法》节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

1988年,央视领导力图吸纳新鲜血液,恰逢观看肖晓琳的录像带,对其形象与播音技巧颇为认可,遂将其调入央视。这段经历成为她职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相较于毕业时的初入社会,两年基层历练使她在专业能力与实践经验方面都达到了成熟水准。随后,她参与制作了《焦点访谈》《半边天》等栏目,并短暂亮相《新闻联播》节目,凭借出色表现迅速赢得"央视一姐"的赞誉。然而在事业高峰期,她选择赴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进修两年,旨在突破职业瓶颈。这段海外学习经历让她系统掌握了国际前沿的节目制作理念,回国后成功创办了具有影响力的《今日说法》节目。

图片图片

《今日说法》自开播以来便引发广泛关注,凭借高质量的节目内容长期稳居专题类栏目收视率榜首,同时收获观众满意度最高评价。作为节目制作人,肖晓琳不仅主导幕后工作,还时常客串主持,肩负着双重重任。值得称道的是,她的丈夫始终给予坚定支持,两人自大学时期便相识相知,毕业后即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并育有一个可爱的儿子。

图片

肖晓琳因工作繁忙,长期以来将儿子的抚养责任交由丈夫承担。她常在深夜归家后,只看到丈夫与儿子熟睡的身影,内心充满愧疚,始终渴望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2017年,年满55岁的她正式从央视退休,结束了长达30年的职业生涯。尽管根据政策可继续工作数年,且领导不舍得她离开,但肖晓琳态度坚决,希望借此机会回归家庭生活。领导尊重她的决定后,她与丈夫便前往美国,因儿子此前留学并在当地定居。她原以为能享受天伦之乐,却不料命运骤然转折。某日外出游玩时,肖晓琳突然晕倒,家人紧急送医后确诊为结肠癌。

图片

然而,肖晓琳长期因工作繁忙错过体检,即便身体出现不适也强忍未治,最终确诊为晚期结肠癌。尽管接受了数月化疗,病情却始终未能见好转。病榻上的她虚弱地望着丈夫,用尽最后力气说:"我要回家,我不想死在这里。"家人尊重其遗愿准备办理出院手续时,她的身体状况突然急转直下,短短数日便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留下26字遗言:"恳请你们重视健康,珍惜生命。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

图片

这则遗言传回国内后,引发了无数网友的深切共鸣。三十余载光阴里,肖晓琳始终将毕生精力倾注于事业,她未以权贵利禄为追求,而是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指引,致力于通过自身努力为世界带来积极改变。在她的倡导与推动下,《今日说法》栏目得以创办,成为千万中国家庭获取基础法律知识的重要窗口。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财富与地位的积累,更体现在对社会与他人的深远影响,肖晓琳用毕生奉献诠释了这一价值,值得我们所有人深切缅怀。同时,她的遗言也警示世人:健康是幸福生活的根基。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更应珍视身体的宝贵,唯有保持健康,才能实现人生理想,与亲友共享美好时光,真正感受生命的丰盈与意义。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