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还有没有天理啊!兰景茗凭什么能全身而退?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12更新:2025-09-05 18:46:12

在万海案即将迎来最终结局之际,这场持续已久的司法风暴终于出现了戏剧性转折。随着陈勝龍、禹天成、江旭東等核心成员相继落网,盘踞東平地區多年的黑社会组织被彻底瓦解。在案件进入清算阶段后,禹天成及其师徒被判处死刑,江旭東面临十年有期徒刑,江遠、孫飛、溫琴、姜紅軍等涉案人员也纷纷落马,其结局令人唏嘘。而在这场风暴中,蘭景茗的处理结果却显得格外轻描淡写——仅被撤销政法委書記职务并接受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这种看似温和的处置方式,难免引发外界对司法公正性的质疑:为何在众多涉案人员中,蘭景茗能够全身而退?

兰景茗与李人骏同属清廉自律的官员群体,他们拒绝权钱交易,未涉及任何职务犯罪。相较孙飞、温琴、谢鸿飞等人通过贪腐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兰景茗既无巨额受贿记录,也未出现低价购房等利益输送现象。其与陈胜龙、禹天成之间缺乏直接关联,更不存在钱权交易或权力寻租的嫌疑,因此在案件处理中得以全身而退。在万海案的推进过程中,尽管兰景茗与陈胜龙等人目标一致,但二者出发点存在本质区别——前者始终秉持树立标杆、获取政绩的动机,而后者则可能涉及更复杂的利益纠葛。面对案件重启调查的特殊形势,兰景茗通过设置障碍来确保最终成果,这种行为模式反映出其对程序正义的忽视,只注重通过重大案件的突破来积累政治资本。

兰景茗的目光始终聚焦于政绩,内心盘算着晋升路径。她与李人骏同样沉迷于政绩工程与面子工程,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共责任之上。事实上,凭借多年政法工作经验,只要她心存正义、稍加留意,轻而易举就能察觉万海案中的关键疑点与事实真相。然而作为政治操弄者,她选择性地忽视案件本质,在权衡利弊后,对可能影响自身仕途的复杂情况采取回避态度。

作为政法系统的核心职位担当者,兰景茗对司法公正与公平正义的追求始终未被置于首要位置。在追求办案效率的过程中,她更倾向于将"案结事了、铁案一桩"作为核心目标。然而,即便如此,其最终结局仍引发广泛讨论。无论是孙飞、姜红军的办案轨迹,还是谢鸿飞金条事件的调查进展,亦或是万海案的重启调查,这些关键节点无不与兰景茗的影响力密切相关。令人困惑的是,她为何总能巧妙规避直接责任?其手中的"不粘锅"成为维护自身清白的利器,无论是人事安排还是案件干预,都惯用暗示手法,始终保持在"点到为止"的微妙界限。

嘉靖皇帝对谜语游戏情有独钟,其背后的原因在于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能为决策提供缓冲空间,使进退之道更加灵活。由于言语越明晰越易暴露破绽,故而他常以隐晦之语应对政事。兰景茗的处事风格与之如出一辙,言辞暧昧、模棱两可。当乔振兴案发后,许言午本欲交由市局调查,兰景茗则借机暗示将案件交由孙飞处理。她通过电话轻描淡写地说道:“孙飞素来渴望晋升。”

领导在电话中含蓄地表达了对孙飞的信任,许言午最终将乔振兴案交由其负责。随着矿难事件的爆发及孙飞被羁押,兰景茗目睹万海案即将翻盘,情绪失控之下狠狠责备许言午。她质问许言午道:“万海案、乔振兴案都交给他处理,你为何如此信任他?”许言午随即反驳,称“兰书记,孙飞是老领导重点培养的人选,他始终认为自己能力强。重要信息从不主动汇报,我只能不断追问。”兰景茗则趁机将责任归咎于许言午,怒斥“关键证据已经摆在眼前,我却一无所知!这就是你们办案的成果?”

兰景茗的言辞始终犀利而周全,无论是面对许言午还是洪亮,她总能把握分寸、游刃有余。当省院重新启动万海案调查,她敏锐察觉到局势暗流涌动,便借赴省城之机专程拜访洪亮。在江旭东的见证下,她以看似温和实则锋芒毕露的措辞,对洪亮展开了一场精心设计的试探与规劝。其言语虽未刻意渲染,却暗含玄机,三言两语间便巧妙点明要害,展现出极强的沟通艺术。

常言道,相较于不作为,乱作为的危害性往往更为显著。不作为如同停滞不前,而乱作为则可能背道而驰。从这一视角审视,兰景茗的作为显然逊色于孙连城。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